位于琉璃廠大街的北京水墨之韻畫院·易雅藝術館于去年開館,這是吳秀香與愛人婁建國的第二代經營了。據吳秀香介紹,在此之前她從潘家園地攤做起,一干就是21年。雖然已做起了藝術館和書畫公司,但吳秀香仍然在潘家園市場開有兩間店鋪,“以潘家園為根”。疫情期間客流量銳減,而吳秀香幾乎每天都堅持到店開張。在她看來,書畫市場十年前的盛況不再,但理性的市場才是真正的書畫市場,正是靜心創作、欣賞與交易的好時候。
談及20余年的書畫經營過往,吳秀香笑言兩天兩夜也說不完:“書畫市場變化太大了,高峰低谷,一波三折。在潘家園經歷了太多,轉眼就到了50多歲。”從最初的地攤字畫做起,眼下吳秀香與愛人婁建國創辦的北京水墨之韻畫院·易雅藝術館,已與200位藝術家建立了合作。但吳秀香卻依然選擇扎根在潘家園,疫情期間,她盡量堅持來市場,用實際行動支持復工復產的政策號召。“越是在艱難的時候,信心越是重要。只要店鋪開了門,就會有遇到新客、舊友的機會。”
如吳秀香所言,書畫市場近十年來經歷了高峰到低谷。雖然生意不好做,但在她看來,理性的市場才是真市場,只有在理性市場中拿錢買到的才是真作品。“書畫市場大熱、虛高的行情下,消費者是盲目的,存在掏大價錢買藝術家流水線生產的‘泡沫’作品的情況。現在這個行情之下,很少有人敢應付創作、炒作高價。真正的實力派和有名望的藝術家,其佳作在當下市場很穩定,未來依然有較大的升值空間。”談及多年來藏家的變化,吳秀香表示現在的書畫越來越貼近生活。在她的店鋪中,幾乎有50%的客人是來選擇書畫作品用以家庭裝飾,這代表著人們審美意識的提升。
前瞻后疫情時期的書畫市場,吳秀香表示樂觀:伴隨著疫情的好轉和政策上的解禁,線下的市場交易也將越來越活躍,潘家園市場熙熙攘攘的景象也有望在下半年恢復如常。
作為扎根潘家園市場20余年的老商戶,吳秀香同樣樂見潘家園市場的新變化。對于潘家園拍賣公司的成立,吳秀香認為多元的活動體驗將為市場引流,人們可以在市場中淘貨、拍賣兩不誤;而拍賣聯動展會的模式也將使得整個市場的交易氣氛更為活躍。北京商報記者看到,她所創辦的書畫公司已經開啟了線上平臺模式的打造,涉及直播及線上拍賣等。
在潘家園拍賣拍品征集的過程中,吳秀香這樣的老商戶也將多一個新身份——優質送拍人,依靠其多年的經營經驗和可靠的作品,成為潘家園拍賣發展的有力支持。“拍賣活動首先是一個很好的展示、宣傳平臺,不論是否有人出價,我都希望拿出書畫精品,讓大家看到潘家園市場不止有珠寶玉石等品類,書畫方面也有許多佳作。”
北京商報記者 胡曉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