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書香濃。為期5天的“萬閱典藏”2020年潘家園第二屆古舊書博覽會于10月15日-19日在潘家園舊貨市場舉辦。據介紹,近萬種古今中外優秀出版物及文化產品集中展銷,涵蓋名人信札、古籍善本、古舊圖書等多個板塊。書博會延續了潘家園國際民間文化發展有限公司與孔夫子舊書網的深度合作,全面整合了各地書商、知名藏家及精品資源。在業界人士看來,市場復蘇下,藏友們以書會友的熱情高漲;新業態、新藏家也正在不斷改寫著古舊書業。伴隨著新一屆書博會的開啟,古舊書市場迎來交易高峰。
五大板塊匯聚萬件書品
潘家園書市被譽為民間書庫。每個周六日,市場東西區匯聚書攤200余個,吸引眾多書迷早起前來淘書。去年,由北京潘家園國際民間文化發展有限公司聯手孔夫子舊書網共同打造的潘家園首屆古舊書博覽會成功舉辦,是北京最大的古舊書零售集散地與大型古舊書線上交易平臺的聯動。書博會填補了全國范圍內古舊書展銷活動的空白,形成了深入人心的文化IP。
疫情新形勢之下,古舊書業發展備受業界關注。潘家園商戶、資深古舊書藏家王贊波告訴北京商報記者,由于古舊書的稀缺性、特殊性有別于新書市場,書店、出版社打折促銷清庫存、籌資金的現象基本沒有在古舊書業上演。“一些藏家在非常時期專注于梳理收藏,甚至擴大庫存。近期紅色文獻價格顯著上漲,許多藏家和單位都在為建黨100周年展覽做準備,與之有關的文獻資料目前是熱點。”
在王贊波等業內人士看來,文化藝術品的諸多收藏門類中,小眾、穩定的古舊書市場也需要跟隨大環境整體復蘇的腳步,通過博覽會等活動盤活,實現破圈流通。今年的“萬閱典藏”2020年潘家園第二屆古舊書博覽會承載著書友們的許多期待。“上半年疫情期間,線下交易停滯,但網店的流水可觀。與此同時,大家迫切希望線下書博會的開展,‘破冰’之后真正以書會友。非常時期,人們也更加注重精神層面消費。”書商汪先生告訴北京商報記者,舊書在線上已經形成穩定客源,但古籍交易更多依賴于線下。
“萬閱典藏”2020年潘家園第二屆古舊書博覽會應勢而至。據潘家園相關負責人介紹,活動共設立五大板塊:名人信札古籍善本交易區、古舊圖書展區、精品出版物區、精品兒童圖書區、潘書館綜合體驗展區,集中展示展銷近萬種古今中外優秀出版物及文化產品。據不完全統計,有超過600個展柜及攤位匯聚了來自潘家園舊貨市場及孔夫子舊書網的實力商戶展售藏書。
多元活動破題“小眾”收藏
買書、藏書既是文人的雅興,具有極強的專業性,同時也是屬于全民閱讀的樂事。據了解,2020年潘家園第二屆古舊書博覽會受眾定位讀書、收藏愛好者,并覆蓋普通大眾。除書籍展售外,潘家園也引入了多元的活動,提升書博會的文化“含金量”。
聚焦行業問題,古舊書業高峰論壇在書博會開幕當天舉辦。孔夫子舊書網方面介紹道,“中國古舊書業面臨著如何深挖自身價值、發揮文化優勢,通過科技賦能充分利用互聯網技術打造多維融合體系,不斷創新經營思路,從而賦予古舊書業更多內涵等諸多新問題,亟待深入研究和探索”。
嘉德拍賣公司古籍善本部總經理宋皓在活動中指出,“在文物藝術品拍賣中,古籍是相對小眾板塊,但是受眾群體非常龐大、寬泛,同行者很多。這個群體中有專業古籍經銷商,有專業書店的經營者,但是更多的是書籍愛好者。他們散落在世界各地,近年來可以看到源源不斷地有中國的古籍善本回流,體現的是一種文化信仰。”中國書店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張曉東、原故宮博物院研究員翁連溪、北京語言大學教授錢婉約、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所研究員趙超等專家學者各自從專業角度解析了書業發展前景。
為了兼顧學術性與大眾性,交流并普及古舊書收藏知識,“走進線裝書”主題講座于10月15日下午舉辦。由國家圖書館副研究館員李娜華介紹線裝書經歷的發展變革以及古籍鑒定收藏等方面的相關知識。對宋代刻書的出現和宋元刻本、明代刻書和明代版畫、明代《永樂大典》、清代刻書和套印版畫、《四庫全書》一一進行解析,并與聽眾分享如何利用古籍數據庫比對版本。
讓古舊書市場破圈,貼和大眾文化消費同樣也是本屆書博會的重要考量。與首屆書博會相比,今年的互動體驗活動更為豐富。據了解,童趣集市、古籍文獻拍賣等都別開生面地亮相潘家園市場。來自周邊社區的兒童在書博會現場參加舊書互換、文具買賣活動。書文化交流暨公益鑒寶在潘家園市場東區展棚內開啟。
據介紹,本屆古舊書博覽會作為“云享文化 京彩生活”——第八屆北京惠民文化消費季的重磅活動之一,得到了市文資中心、市文化和旅游局、市廣播電視局、市文物局等單位的支持。
新業態新玩家改寫故紙堆
在業界人士看來,古舊書市場中體現著一種微妙的兩面性,既是小眾的也是大眾的,同樣也堪稱舊中孕新的行業。
經歷了非常時期的洗禮,2020年潘家園第二屆古舊書博覽會也體現了古舊書業擁抱新業態的面向。線上線下融合、多媒體聯動成為本屆書博會的一大特色。高峰論壇、現場展售、現場拍賣等活動通過騰訊直播、抖音等多個平臺進行視頻直播。
據孔夫子舊書網方面介紹,書博會特設立專門的線上分會場,邀請全國1500萬書友共同參與到本次盛會中。“專門設立專題頁面,推送本次書博會的相關內容和最新信息;現場的各項精彩活動進行預報和直播,對參展的特色店鋪和帶來的精品商品同步在線上展示,聚合更多具有孔網特色的展品藏品,引導用戶正確參展觀展。希望大家一起通過本次書博會,推動大眾閱讀,營造濃厚的讀書文化氛圍,普及古舊書行業知識,促進古舊書業的蓬勃發展。”
對于線上直播等新業態,汪先生表示古舊書從業者以及藏家已經養成了新的習慣:“線上交易、拍賣非常普及,古舊書的修復技藝展示也常見于短視頻和直播平臺。大家并不再是只顧著扎身故紙堆的經營者和鑒藏者了。”王贊波告訴北京商報記者,今年9月,孔夫子舊書網有一件早期偽裝本的革命文獻在線上以10元起拍,經過600次出價,最終拍得19.9萬元,創造網站平裝本最高紀錄。這體現了紅色主題的炙手可熱以及線上市場的熱度。
在參與古舊書博會的賣家、讀者、藏友中,也有越來越多的年輕新面孔。有業內人士分析認為,舊書的貨源其實正在擴大,因為新書在不斷變舊,2000年出版的書到現在也20年了。“80后”“90后”已經成長起來了,隨著這批人消費能力的不斷提升,適合他們年齡段的收藏類目也逐漸擴大起來。近年來出版的很多二手書價格在不斷攀升,極具交易價值,甚至許多絕版兒童繪本價格都“水漲船高”了。承載著年輕一代回憶的動漫作品也在不斷走熱。“受到姜子牙、哪吒等電影熱映的影響,淘寶封神題材相關的舊書、連環畫成為新的熱點。”在“00后”讀者張平眼中,古舊書還是一塊新寶藏。
北京商報記者 胡曉鈺/文并攝